近幾年,開始有越來越多關於腸漏症的醫學討論,很多人都在探究腸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然而,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所謂的――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
那麼,究竟什麼是SIBO?SIBO 其實指的是腸道中「非致病菌菌叢」的過度增生,腸道菌種中,除了一般的細菌外,也有可能是真菌這種正常的菌。當腸道中的菌過度增生,即使不是壞菌,容易產生被統稱為「小腸菌叢過度增生」,也就是簡稱為SIBO的症狀。
SIBO會刺激體內分泌一種叫作解連蛋白(Zonulin)的物質,它的主要作用,在於解開緊密結合的腸細胞。過去一般認為只要做功能醫學的檢測,了解自己有無腸漏症,卻忽略了造成腸漏症的形成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即是SIBO所致。
大部分受過腸道切除手術的病人,例如:大腸癌、腸道阻塞的病人,手術後腸道會比一般人來得短,形成所謂的「短腸症」(Short Bowel Syndrome),這類病人由於腸道蠕動的關係,食物無法完全消化,在腸道內慢慢發酵,因此,更容易累積一些菌種在體內,導致腹脹、消化不好的症狀。
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情況,是慢慢累積而成。病人進行腸胃道相關手術之後,可能原本身體狀況沒有發生問題,但是,由於體內的酵素分泌不足、小腸過短,導致食物消化不完全,提早在小腸就開始進行發酵,才導致一系列的菌叢過度增生狀況。因此,小腸菌叢過度增生,其實是腸胃問題所引發的進一步狀況。
最近這一、兩年,華人社會已經漸漸開始正視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的問題,有一些相關的檢測慢慢出現,以我自己本身在診所的經驗,絕大部分有腸道問題的病患,大多也伴隨著SIBO的問題。
要如何檢查自己是否是SIBO的潛在族群呢?
大致上,可以從幾個面向觀察,例如:
- 吃飽後是否有腹脹狀況?
- 消化功能是否欠佳?
- 日常生活中,常常伴隨著打嗝、放屁……
只要有上述症狀,就可以推測出病人可能有SIBO的問題。透過問卷的調查與檢測,臨床上可以發現,符合以上症狀者,每5個病患中,大約就有4人伴隨著SIBO的問題,高達八、九成的比例。
腸胃道相關疾病與SIBO之間產生的關聯,包括便祕、腹瀉、發炎性的腸道疾病,而腸道通透性增加更可能會影響關節,造成類風溼性關節炎、纖維肌痛症等症狀。
除了腸胃道問題,許多疾病往往也與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有關。以腦部而言,SIBO可能跟憂鬱症、焦慮症、莫名性頭痛、兒童過動症、自閉症有關;進食後,也可能產生食物敏感現象;有些人則會伴隨著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濃痰等;甚至免疫力下降、經常性感冒、腎上腺素不足,所造成的疲勞現象都與SIBO相關聯。嚴重者,更可能引發自體免疫等甲狀腺疾病,例如橋本氏甲狀腺炎、葛瑞夫茲氏症等。
本文摘自《SIBO,隱「腸」危機:終結SIBO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Hits: 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