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大腦裡有著複雜的生化反應協同神經傳導的運作,近幾年不少研究都在探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與表觀基因 (Epigenetics)的關聯性。
所謂的表觀基因指的是在基因序列未改變的狀況下,可以透由基因甲基化的調控而影響其表現。用白話一點來說,甲基化好比基因的開關,當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時,其結構便會越緊密,而降低表現。當基因甲基化程度越低時,其結構便會比較鬆散,可以進行基因的轉錄與轉譯,合成蛋白質,像是神經傳導相關的接受器。
而甲基化的過程需要多種營養素的參與,比如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B6等。特訂營養素不足、基因的變異都可能導致體內的甲基化代謝過高或過低,進而影響神經傳導,影響情緒或行為表現。不僅是ADHD,另外像是自閉症、思覺失調症、阿茲海默症、憂鬱等都可能與甲基化有關。
William Walsh博士是營養醫學領域相當著名的權威,在過去30多年的期間發展出多種精神疾病的營養療法,而在他過去累積個案治療的經驗中,發現約有55% ADHD個案有甲基化代謝異常的問題。以經驗上來說:
- 注意力不集中型的ADHD個案通常會有低甲基的問題,同時也可能伴隨體內鋅缺乏和銅過量的問題,需要透由補充甲硫胺酸、鋅、B6 等營養素進行矯正,並且不宜使用過高劑量的葉酸。
- 衝動過動型的ADHD個案通常會有高甲基、銅過量 的問題,同時伴隨正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過度活耀,治療方式就會和低甲基者不同,會需要葉酸、B12、鋅、B6等營養素治療。
最近有一些粉絲會私訊問我小孩有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有沒有建議的營養素補充。坦白說在功能醫學的觀點,每個小朋友的生化狀態、營養狀態皆不同,需要的營養素可能是天南地北,#有時候很難單純從外在的症狀來判斷,通常我還是會建議需要透由檢測分析才能清楚每位個案的營養需求。
2019年我特地到美國拜師Walsh博士學習此方面的營養治療,也是台灣目前唯一前往進修的醫師,猶記得當時辦課單位也很緊張,據他們表示我也是第一位非英語系亞洲人去上課。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現場有來自全美各地100多位的精神專科醫師一起來這進修精神疾病營養治療,可見在美國精神科也已開始重視精神營養領域。
後續我引進了相關的檢測技術與治療系統,累積台灣在地的臨床數據和經驗。這幾年下來,看到不少個案父母在經過我們互相配合的治療之後,都會給予不少的正面回饋,像是小孩情緒比較穩定、學習變得更專注、與同儕間的互動變得更好,甚至親子間緊張的氣氛明顯改善,都讓我覺得相當的感動。這一路走來不容易,但還是期許自己未來能夠持續的幫助更多的孩童。
Hits: 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