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醫學 自律神經失調

一名患者身體不適,但跑遍各家醫院都找不出原因,最後醫生評估為「自律神經失調」,建議他要多放鬆、多休息。

根據研究資料發現,近年來自律神經失調者的比例增多,雖然說自律神經失調並非一種病,然而過度焦慮緊張的情況下,所衍生出的失眠、恐懼、憂鬱、胸悶、呼吸困難….等各種生理不適症狀,往往干擾了正常生活,令許多人感到相當痛苦。究竟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會出現哪些症狀?又該如何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是維持人體生理機能運作的神經系統,包含呼吸、心跳、瞳孔縮放、體溫調節、消化功能等。

自律神經對身體的內、外在壓力相當敏感,可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就好比車子的油門,而副交感神經則偏向剎車的角色,當緊急狀況或壓力事件發生時,便會使得交感神經活性增加,讓身體啟動「戰鬥/逃跑」模式

現代人壓力大,容易自律神經失衡

短期的壓力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危險事件,然而現代人處於生活步調快、高壓的狀態下,壓力並不會短時間內就解除,就像有隻老虎一直在背後追著跑,交感神經長期過度活耀,容易引起自律神經失衡的現象。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因人而異

自律神經因掌管身體諸多功能,當失調時,在生理層面的影響是相當廣泛的,症狀可能也會因人而異!

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的症狀有:失眠、焦慮恐慌、心悸、胸悶、記性變差、難以專注、頭暈、全身無力、手腳冰冷、或腸道功能不佳,如腹脹、便祕、腹瀉…等。

功能醫學如何幫助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一般臨床上用來評估自律神經失調的檢測主要是以測量心律變異(HRV)的方式來評估。

誠如上述所提到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因人而異,因此在功能醫學上也會搭配相對應的檢測,去評估身體功能失衡的狀態,透由客觀檢測的評估可以更精準的了解身體特別需要那些營養素的支持。舉例來說:

  • 腸胃道功能不佳者,可透由糞便檢體評估是否有腸漏症、消化酵素不足、菌相失衡等現象。
  • 情緒較容易緊繃焦燥者,可透由尿液評估體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和其代謝物的平衡狀態。
  • 精神狀態不佳者,像是容易中午過後沒精神,半夜難入睡或睡眠品質不好者,可透由唾液來釐清是否同時有皮質醇分泌節律失衡的情形。

自律神經失調非一天造成

臨床上自律神經失衡案例多數不是一天就造成的,往往都是長期處於高度壓力的生活狀態下,無論是為了工作、家庭、學業或其他因素,這些壓力因素通常是我們沒得選擇也沒得拒絕。

「當身體出現自律神經失衡的問題,可以當作身體給出的警訊,是時候該為自己的健康做一些調整,學會好好過生活!」

調整生活,改善自律神經失衡

你可以每天或每週撥出一段時間做一些具紓壓效果的活動,能夠幫助自己改善並遠離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例如:正念冥想、深呼吸、氣功、太極、健走、規律的運動習慣…等對於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問題都能有所幫助!

(本文與哈潑時尚 Harper’s Bazaar Taiwan合作撰稿)

Hits: 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