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醫學 慢性食物過敏

隨著飲食意識的提升,人們開始關心自己所吃的飲食與身體反應,也因此不少人都發現自己其實是有食物過敏的問題。食物過敏依照免疫反應的作用,其實可以再分為「急性食物過敏」與「慢性食物過敏」兩種。

急性食物過敏(Food Allergy)主要是免疫球蛋白IgE所誘導的急性免疫反應,這類的患者只要吃到一點點含過敏源的食物,可能在進食後或幾小時內就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像是蕁麻疹、嘴唇與喉嚨紅腫、呼吸困難等症狀,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因為症狀是立即性的,所以有這方面問題的人大概不用特別做什麼檢測就知道那些食物可能會造成自己不舒服。

然而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是慢性食物過敏(又稱食物敏感,Food Sentivity),是過免疫球蛋白IgG、IgA為主所誘導的免疫反應。慢性食物過敏常是在進食三天後才會出現症狀,像是頭痛、腦霧、注意力不集中、疲勞、濕疹、關節疼痛、便秘或腹瀉等等。因為症狀延遲三天左右才出現,很多人並不知道造成不舒服的原因可能與他三天前吃的某種食物有關,而一直沒有從根本處理,讓慢性過敏的問題一再反覆發作。

慢性食物過敏通常是源自於腸道功能不佳,像是腸漏症。只要某時期也許壓力比較大、作息不正常、飲食不均衡等,隨時都可能因腸道比較脆弱而引發慢性食物過敏,也就是說在一生中隨時都可能有慢性食物過敏的狀況發生,且通常是自己最喜歡、最常吃的食物。

與急性食物過敏相較,慢性食物過敏的症狀雖不會立刻有生命危險,但若沒有從根本解決腸道問題,慢性食物過敏的項目就會從一項變兩項,甚至很多項,身體的免疫系統就會開始錯亂,誤把自身細胞當作外來物質,而演變成自體免疫疾病。

面對這些問題,一樣老話一句,就從功能醫學4R開始修復腸道吧!

Hits: 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