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醫學 晝夜症候群

我們所熟知的代謝症候群是眾多心血管代謝危險因子的集合,更為心血管疾病和第二型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在多數已開發國家中,造成巨大的社會經濟成本。然而,關於這些眾多危險因子在代謝症候群當中的致病機轉仍是近年來爭論不休的主題。

然而,最近有些研究開始聚焦在人體的「生理時鐘系統(circadian system)」,其位於我們大腦的下視丘,可調節我們一日的睡眠與清醒,以及身體的代謝機能。

在過去,看似與代謝症候群八竿子打不著的生理時鐘,也路續開始有研究指出生理時鐘的紊亂也牽涉到數種慢性疾病,包括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此外還包括睡眠障礙、憂鬱、脂肪肝以及認知功能障礙,也就是說晝夜節律紊亂可能是代謝症候群的潛在重要病因。因此有部分專家學者認建議或許可以把代謝症候群更名為「晝夜節律症候群Circadian Syndrome」。

生理時鐘紊亂的最大原因其實就是「現代生活型態(modern lifestyle)」,像是長時間使用3C電子產品接觸藍光、夜間室內照明、輪班的工作型態、食物取得容易隨時都能吃、工作社交壓力、經長出國造成時差等等。

隨著對「晝夜節律症候群」的認識提升,治療上包括、光照、進食、用藥和睡眠的「時間」都是考量的重點,了解體內晝夜節律變化,未來在維持個人和群眾健康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Hits: 16